張忠謀創下四項第一 築起兩個障礙
2017-10-03 01:32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/台北報導
張忠謀領軍台積電30餘年,創造四個第一,也築起兩道競爭障礙的高牆。張忠謀領軍台積電30餘年,創造四個第一,也築起兩道競爭障礙的高牆。
facebook
張忠謀領軍台積電30餘年,創造四個第一,也築起兩道競爭障礙的高牆。
台積電成立於1987年,今年邁入第30年。創立之初,就是首創專業晶圓製造業務,專門為晶片廠製造晶片,成為全球首家晶圓代工廠。
張忠謀昨(2)日說,台積電創新的商業模式是毀壞性的商業模式,只是在做了10多年後,毀壞性才被大家看到;如今台灣已經是半導體重鎮,台積電的功勞相當大。
台積電其餘的三個第一,都是與過去的累積和成就有關,不僅拿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,今年市值更達到1,800億美元,打敗英特爾,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市值最高,也是費城半導體
指數成分股市值之最。
而台積電這幾年拚命追趕先進製程,光是第一座3奈米新廠的投資金額就上看200億美元、折合新台幣達到6,000億元,就是意在建立資本和技術障礙。
台積電的3奈米新廠堆高半導體資本和技術競賽的門檻,已讓二線廠商宣布暫緩跟進先進製程競賽,台積晶圓代工龍頭地位更加穩固。
張忠謀在宣布裸退前,也宣布台積電3奈米新廠地點確定落腳南科,奠定台積電未來五、六千億元的投資規模根留台灣,對上游設備、材料、封測等帶來群聚效應。以過去政府
估算台積電的擴散效應來看,未來這座3奈米廠可帶來外溢投資將達7,500億元。
台積電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,這幾年砸大錢投資先進製程不手軟,因此資本支出年年處於高峰,每年大多在百億美元上下;尤其台灣更是其擴廠首選之地,吸引上下游在台投
資熱潮。
過去政府在計算投資案的擴散效益時,大多用1.5倍至2倍為計算模式。像是台積這次計畫斥資五、六千億元設3奈米生產線,後續還會帶動封測、材料、設備等產業在台投資, 擴
大上下游投資規模,效益倍增,這也是政府極力拉攏台積電3奈米廠留在台灣的主因。
facebook |
暱稱 :fine
文章日期:10/03/2017 09:53
文章人氣:415 |